認識團隊


我們攜手...

文化 培元 - 傳承中國文化精神

藝術 連繫 - 藝術是社區的禮物

感恩 關愛 - 涵養互助美好心靈

社區 為本 - 德藝雙馨承傳共融

共同創辦人的話

共同創辦人&主席

劉芷橋女士 (劉姑娘)


德蘭修女格言曾提到:「愛是一種四季盛產的果實,每人也伸手可及的。」但是,我們更相信「藝術是社區的一份禮物,在任何地方,每個人都觸手可及。」劉姑娘於公、私營醫護與保險行業工作,累積經驗超過三十年,視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及其道德規範為瑰寶;在醫院工作時,曾經推動人民生活的歷史回憶,讓病患者從文化藝術中尋回正向生活的景象,從而激活生命力。


炎黃子孫皆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縱使不是每個人也擁有藝術培訓的資源,但是我們相信中國藝術文化,是社會生活上的摯友,激勵建立樂觀自信的心,成為生命的動力。在機緣下結識了著名嶺南畫派及當代水墨藝術家 - 何氏父子,何百里師傅和何紀嵐先生,喜見二人熱忱中國藝術文化,並以傳承與承傳的心作出生活上的分享;那份感動猶如醫治香膏一樣。傳承就是很簡單,直接地抱持希望,將生命的基礎,配以社會文化、家庭教養和個人的美德把愛傳遞。


遇見祇是開始,惟有珍惜才能相伴一生;與丈夫立定決心一起創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盼望彼此下半生,以感恩與關懷的初心為社區效力,並積極進行以「環境需要、社會責任,以及團隊合規管治」為基礎的永續發展,凝聚多位藝術家、顧問、委員和志願者的支持,協力做好善工,讓「藝術成為社區的禮物」。

期待《傳承愛慈善基金》與社區各階層人士一起以心相連,從中國文化交流的互通、關愛到社區、走進生活觀,以古為今用的藝術,成為薪火相傳之核心,加強彼此關懷的意願,弘揚代代守望相助的精神。


原創【墨寶】形如國寶,實在,從生活上每天簡樸的食糧 – 饅頭取得創造性轉化的吉祥物,把復古文化灌以現代元素,融入中國和現代水墨畫的豐養創作雕塑而來,讓資源梳理,配合現代社會概念,成為《傳承愛慈善基金》的愛心大使。每個活動也運用藝術說故事,共同攜手以中國藝術文化展演的方式連繫社區,促進社會和諧團結的力量。


我們非常自豪能夠將社區與藝術聯繫在一起,讓藝術連繫每一個人,並透過傳承中國藝術文化,發揚關懷與愛的力量,來鼓勵社會各階層,關愛社會上的弱勢社群。

【我 們 曉 得 萬 事 都 互 相 效 力 ,
   叫 愛 神 的 人 得 益 處 ,
   就 是 按 他 旨 意 被 召 的 人 。】



羅馬書 8:28
Chinese Union Version (Traditional)
共同創辦人&副主席

李偉勳先生


作為一位專注於產品研發和生產的商人,主要市場是中國大陸和海外。 雖然他在業務許多方面上獲得滿足感,但是他更享受在工作與生活上所取得之平衡。 閒餘時,他熱愛做運動和跟太太一起去戲院看電影。 他很喜歡陪伴太太一起看文化藝術展覽;從而,對中國藝術文化日漸產生濃厚的興趣。

草根階層出身的他,兒時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各方面的藝術,如: 音樂及繪畫等。長大後,感覺中國文化藝術非常珍貴,也很療癒,十分希望更多人可以有機會接觸。因此他和太太一起創辦《傳承愛慈善基金》 ,播放 「感恩與關懷」的種子,並希望成為社區的禮物。

祈願《傳承愛慈善基金》集合各方的正向力量,為社會作一分力,讓藝術得以普及、讓文化得以傳承、讓有需要的人得到多一份關愛。

終身首席榮譽顧問們的話

終身首席榮譽藝術發展顧問

何百里先生

何百里——1945年出生於廣州,是香港乃至華人地區著名畫家。多年來堅守繪畫領域,注重研習傳統,具有優秀的秉賦、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造型能力,在取法經典的過程中,積極探索,不懈追求,獨具一格、自成一派的「何家山水」。其繪畫在創作構思上既源于自然景象,又充分發揮藝術想像力,以跨越時空的構圖和造型,調動古今中西多種表現技巧,百法通和,表達物我之情。他在主題上始終如一「師自然而發自我」,鍾情于大自然蓬勃的生機,取景視野廣闊。落筆之際,彩墨並用,渲染之間,相互滲化,呈現出渾厚靈動之感,形成了獨創的水墨語言特色。


何氏認為「變」是藝術的永恆魅力。五十年藝途上,何氏畫風及題材就隨著生活環境的變遷而作變化,從早歲率性描述香江漁舟、田野之《百里輕舟》;旅居北美後,繪寫氣象萬千的連綿山嶺景色和錦繡奪目的「楓釆」;及至2006年歸國後,遊歷各地山水,譜寫祖國河山秀色的《靈山秀水》和近作《曦望》系列,均各具特色。何氏作畫,必為觸景生情,由情境轉入意境。每幅作品都是筆墨靈動。


何氏享譽國際藝壇五十載,各方獎譽及收藏無數。曾出版《何百里畫集》、《何百里小品扇面集》、《百里境界》、《百里自在》、《美之印象》和《百里香江》等畫冊。現為香港美協創會理事。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美」是藝術家不懈追求的東西,「愛」更是美中之美。小兒何紀嵐得以參與支持劉芷橋主席與其夫李偉勳先生創辦之《傳承愛慈善基金》,透過藝術力量,以傳遞感恩與關懷…… 既是創意、又是創舉。作為畫人,定當支持並加鼓勵。能以藝術融入社會善舉,紀嵐從而發揮傳承藝術的美意,至感欣慰。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𧫴祝:「愛心永在、美意延年」《傳承愛》精神得以宏揚!

終身首席榮譽藝術發展顧問

何紀嵐先生

作為一位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家,我熱愛中華文化的悠久傳統。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視覺藝術的創作,探索將中國藝術元素融入當代藝術的方式。 除了藝術創作,我也有多年從事市場推廣和品牌設計的經驗。 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向更多社會不同階層人士展現中國水墨及文化的魅力,並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成為社區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傳承愛慈善基金》旨在將中國悠久的藝術及文化傳統推廣到社區各個角落。 希望透過舉辦文化體驗活動、展覽講座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的瑰寶,並傳承下去。 亦希望以此促進文化交流,增進社區各階層的凝聚力,讓富有東方特色的藝術薪火相傳,成為社區的靈魂與標誌。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祝願 《傳承愛慈善基金》 順利成功透過中華文化藝術傳承,將愛與關懷送給社會有需要人士 。

終身首席攝影設計顧問

馮兆明先生

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創辦 SiuMing Photo 十五年、拍攝婚禮、婚紗攝影、商業攝影及家庭照;他更是連續九年獲選『香港十大婚禮攝影師』及亞洲婚禮攝影師協會頒授全亞洲只有20位的「年度攝影師」大獎。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認識《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創辦人劉姑娘,我深深被佢嘅心地善良,熱心公益助人及所感動;而我自身攝影技能能夠為組織出一分力一同服務及回饋社會。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將中國藝術配合善心一同發揚光大,令社會更融洽及和諧

終身榮譽大灣區發展顧問

蕭英傑先生

蕭先生從事多元化商業活動超過三十年,擁有行政管理、策劃建構及項目執行經驗,通過強大的跨境網絡資源為客戶提供專業和全面服務,包括: 企業品牌管理、促銷、組織活動、舉辦會議和展覽,善於中短期和長期的戰略規劃。近年致力推廣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融合發展,於2023年8月成立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協助多個不同團體及機構在大灣區各城市交流合作,推動大灣區發展不遺餘力。同時,以命名 ERIC SIR 於新城財經台出任客席主持人, 宣傳大灣區醫療專項等。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熱愛中華文化,願以藝術為橋,傳承愛與關懷,共築和諧未來。

感受溫暖與力量,攜手前行,讓愛無界。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傳承愛心,藝術永續,溫暖人間

身首席榮譽兒童及青年發展顧問

龍子明先生 (SBS,MH,JP)

龍先生一直熱心社會公益、積極參與國家事務,並於1995年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獎,200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2008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2014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2024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他更是第十至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香港主要的保險公司之一的高級行政區域總監,帶領直屬團隊超過1400人。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我在長期青年工作中,努力促進香港青少年瞭解祖國內地,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感恩與關懷》傳承中國藝術,向青少年分享人生目標及經驗,與我的努力方向高度一致。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感恩與關懷》

愛的黑夜裡有陽光和希望。

終身首席榮譽教育發展顧問

姚鳴德博士

姚博士服務香港教育界三十年,曾任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參與制定及推行教育改革重點項目,包括: 新高中課程和全方位學習。於2019年放下工作,攻讀基督教崇拜學研究博士學位。現時積極投入教會服侍,並參與福音機構及與中、小學教育相關的義務工作。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期望能貢獻自己在教育專業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支持《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工作。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祝願《傳承愛慈善基金》會能匯聚各界力量和愛心,為社會注入正能量,造福人群。

終身首席榮譽服務發展顧問

姚星南醫生

給弱勢社群更好的機會!

姚醫生在香港擔任全科醫生約五十年。他出身於石硤尾徙置區,附近的聖公會聖多馬小學為他提供了教育機會,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我與《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創辦人劉姑娘有很多共同的價值觀,當她與我分享她對支持弱勢群體發展的夢想和價值觀時,我深受感動。 儘管 Clarice 和 Tony 致力於各種事業,但他們都非常認真地對待《傳承愛慈善基金》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請加入Clarice & Tony,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好的機會來發展他們的才能並實現他們的夢想!

願上帝保佑《傳承愛慈善基金》

請向《傳承愛》伸出援手!

終身榮譽顧問們的話

終身榮譽顧問

陶景華先生

陶先生服務於保險行業四十餘載,曾在加拿大、澳門及香港工作,帶領萬人團隊,並為香港主要的保險公司之一,創下百億的歷史性佳績。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本人一生從事保險業,深感保險產品本身就是一種愛的表現,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愛及關懷,特別刻骨銘心。


支持《傳承愛慈善基金》將這種關係不斷延續,薪火相傳,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傳承愛慈善基金》成立在疫情過後的香港,不止是對於有需要在經濟上支援的社群雪中送炭,更以藝術為中心,協助及支援年青人發展藝術新興趣,促進年輕人多元化的發展。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本人在此祝願《傳承愛慈善基金》能與社會各界並肩前行,因時制宜,繼續以「創新、求變」的理念,充分發揮社會角色和履行使命!

終身榮譽藝術發展顧問

龐朝輝醫生

龐醫生為眼科專科醫生,現職香港港安醫院顧問醫生;同時,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眼科榮譽助理教授,恆生大學First Hub 荣譽顧問。龐醫生熱心公共事務,現任深水埗區議員,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大灣區醫療協會創會會長,曾擔任香港防盲協會主席、香港眼科學會主席、香港醫學會會董,及不同病人组織義務醫學顧問等。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支持《傳承愛慈善基金》藝術文化發展,推動各項藝術文化創意社區交流。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祝願《傳承愛慈善基金》成功,會務蒸蒸日上。

榮譽顧問們的話

榮譽顧問

高永文醫 (GBS JP)

高醫生是一名骨科醫生,現任行政會議成員,以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和政協潮州市委員會常委。他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委員、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以及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高醫生於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亦曾任香港防癌會主席及香港紅十字會總監。2017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高醫生是潮州人,對傳承潮州文化和中國文化都有強烈的抱負,潮汕歷史、潮州話、戲曲、音樂、建築、飲食、工藝、刺繡,以至工夫茶和陶瓷都蘊含極具內涵;高醫生希望讓年青一輩透過茶藝班、品茗、了解茶藝的歷史、茶葉的品種,以及泡茶的技術等,給身心愉悅。高醫生非常同意「傳承中國文化,發揚關懷與愛。」這個價值,讓藝術連繫,推動身、心靈的健康,才是最重要;在西方或者是現代醫學來說,大部分的疾病,都有它內在,跟外在的原因,無論是先天的因素,抑或是後天的原因,先聚焦自己,保持好身心的大健康。「助人為快樂之本」亦是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中國文化藝術得以傳承,從而成就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大健康,達至社會和諧安定。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傳承愛慈善基金》在藝術文化的領域上,肩負起重要的使命,祝願基金做好一本多元的文化定位,鼓勵多代在關愛和服務社區上的交流與連繫,培育年青人貢獻社會,締造更美好的未來協助「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共享繁榮。

榮譽顧問

林正財醫 (SBS JP)

林醫生是一名兒科及社會醫學醫生,現任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

 

林醫生憑藉對本地公共衛生政策和服務的廣泛了解,擔任多個法定和諮詢機構的成員。他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並擔任多個委員會主席,包括: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院舍康健服務人手檢討督導委員會、健康護理及保健業訓練委員會、安老服務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及廉政公署事宜投訴委員會。此外,他也是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成員﹑銀髮經濟顧問小組成員,以及香港房屋協會監事會及提名委員會委員,就不同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

 

林醫生於2003及2019年分別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太平紳士」及「銀紫荊星章」勳銜。在2018年,林醫生除了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也獲Ageing Asia頒發全球最具影響養老業者大獎 (特殊表彰獎),以表彰他對香港社會所作的傑出貢獻以及在全球人口老化政策上的影響力。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很榮幸獲《傳承愛慈善基金》邀請擔任榮譽顧問,《傳承愛慈善基金》強調以 ESG (環境需要、社會責任、團隊合規管治) 為發展基礎,以傳統中華藝術文化為媒介,努力推動關懷社區的弱勢社群,我對他們的工作十分欣賞和予以肯定。我知道他們服務的對象層面很廣,有社區的劏房戶、有青少年、有長者和一些病患者等,盼望《傳承愛慈善基金》未來的工作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無論是參與義工服務或直接捐款支持等。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希望《傳承愛慈善基金》,這份關愛如同機構的名字一樣,能夠在社區上傳承開去,集結大家的力量一同共建關愛社區。

榮譽顧問

馬學章醫

馬醫生是一位對香港有濃厚歸屬感的醫生。服務公營醫療界三十五年後,並於2014年從醫院管理局退休,現時仍在醫療界兼職;他也是現任香港醫務行政學院院長。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傳承愛慈善基金》的願景和使命與我的個人價值觀一致。確實,在香港很難找到一個以倡導將中華文化藝術作為寶貴資產傳給年輕一代為使命的慈善機構。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在過去的一年裡,《傳承愛慈善基金》以其願景和使命為指導,舉辦了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旨在鼓勵本地及大灣區的年輕人學習、體驗和培養對中國藝術的熱情,從而在社區中產生愛與和諧。祝福 貴會在未來的慈善事業中取得圓滿成功。

榮譽顧問

邱健醫

邱醫生是一位專科眼科醫生,現在於香港私人執業,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並取得香港大學醫學碩士學位, 除了專注眼科的手術,例如: 白內障及眼匡矯形外, 他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 並於2016年取得行政長官社會服務獎狀,多年來服務於醫療輔助隊(現職高級助理總監),西九龍獅子會, 旺角街坊會,華英中學校友會等等慈善組織。他個人的社會服務興趣,主要為青少年人提供生涯規劃, 以及為弱勢社群提供眼科服務。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傳承愛慈善基金》發揚香港精神,並推動傳統中國文化,為社會上弱勢社群提供有意義的服務, 就是我參與傳承愛的最重要目的。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傳承國粹獻愛心,盡心服務中國人。

榮譽顧問

黄秉康醫

黃醫生由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先後在本港五所醫院工作並取得腦神經外科專科資格。臨床工作以外,黃醫生亦是香港中風學會、以及香港中風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為推動中風治療和腦血管疾病介入性導管治療作出發展和教育。黃醫生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運動,作為前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成員,仍然有參加三項鐵人及馬拉松等賽事,身體力行帶領積極的生活模式。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感恩與關懷」就是基督的愛;希望《傳承愛慈善基金》可以透過中國文化和藝術,將生活中的平和細緻,帶給社會每個角落的人,讓這份愛和平安達到每個角落之餘,大家的生活中更多一份美。始終,生活、藝術、愛與關懷就是一個人生活中,由內至外不可或缺的部份,希望《傳承愛慈善基金》可以讓大家從生活的紛擾中回到基本,更欣賞生活的美。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傳承愛慈善基金》給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更多的生活和愛,將藝術和人文傳承下去。

榮譽顧問

何文鋒醫

何醫生是一位資深的外科醫生,服務社會超過十五年。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以來,他一直致力於幫助需要內視鏡或外科手術的擇期手術和緊急手術患者;他亦透過培訓新外科醫生作為專業考試的合格培訓師和考官,將他的服務擴展到社區。他也是香港機器人手術醫學會及香港肛腸科學會的理事會成員。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我一直在為患有不同健康狀況的患者提供服務。然而,儘管我作為外科醫生有一雙手和專業知識來幫助病人,我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除了醫療需求外,有些病人在社交、心理和精神上也有缺陷,因此遭受許多痛苦;與具有不同背景和專業知識的人一起滿足患者在困難時期的不同需求是非常有價值的。《傳承愛慈善基金》為不同背景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共同努力服務社會的理想平台。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我衷心希望《傳承愛》能成功連結社會各界有愛心的人士,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榮譽顧問

林志超博士

林博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熱愛中國文學及中華文化。曾於中學執教逾十年,同時擔任校園雜誌撰稿員,期間發表多篇短篇小說,並集結出版。現為大學兼任講師。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香港不乏慈善團體,但能以《傳承愛慈善基金》同時弘揚中國文化的不多。中國文化是重視人的文化,亦是講求愛的文化,以此作為關愛社區的媒介,善矣。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弘我文化,關愛社區;毋忘初心,茁壯成長。

榮譽顧問

黃志賢先

於醫藥及保健產品批發行業工作超過三十年,科技在醫療技術上發展一日千里,藥物治療確能幫助有需要的病人。而我亦對藝術創作、音樂分享甚感興趣,深信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能給予人心靈休息的空間。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認識劉姑娘,深深感受她對人對事的熱誠和關愛,得知她創立《傳承愛慈善基金》,以藝術分享傳𠄘關愛為目標,欣然支持。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以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大愛精神,做福更多身心𩆜有需要的朋友,得到喜樂和健康!

榮譽兒童及青年發展顧問

韓馬利女士

韓馬利,名字: 馬利是來自「以馬內利」- 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感謝神藉著這美麗的名字,宣告祂是與馬利的同在;因此,祇要在基督裏面,她便相信凡事都能作。幾年前,她親身經歷了一個有力的醫治見證,神的拯救充滿美意,深深體會這份救恩;續以謙卑的心跟隨祂的旨意,順從基督的差遣,抱持喜樂的心去行事。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堅信神的安排與帶領! 認識劉姑娘是一位實事求是的人,她是憑著一顆單純的愛心去做事情,服侍有需要的家庭與對象,讓我想起: 聖經 約翰福音 第15章12節: 「你們要彼此相愛 , 像我愛你們一樣 ; 這就是我的誡命了 。」既然這是神的命令,我們便把祂的愛傳揚,予以需要的家庭;相信神會賜予我們力量,憑愛心去侍奉。懂、便落力去做;未懂、便由祂加力,大家一起學習合力去做。


支持與加入 《傳承愛慈善基金》 是經過祈禱,獲得平安的心,隨祂的意念一起盡心、盡聖、盡意、盡力去愛主,和愛身邊的人,為社區做好善工。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正如聖經 約翰福音 第13章34 - 35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 , 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 我怎樣愛你們 , 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 , 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希望我們能彼此相愛,並且將這份單純的愛心傳揚開去。

榮譽兒童及青年發展顧問

洪達智先

洪先生為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會員,並持有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及應用商業研究碩士學位。洪先生現為中土經濟及文化交流協會之榮譽會長、深圳香港⻘年交流促進會之常務副主席及世界華商組織聯盟之副執行長等。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非常榮幸能夠成為《傳承愛慈善基金》的榮譽兒童及青年發展顧問。本人一直致力參與不同的青少年慈善活動,希望能幫助下一代好好成長及學習,將來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做出貢獻及傳承偉大的中國文化。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祝願《傳承愛慈善基金》順利發展,

真正做到“傳承愛”。

榮譽法律顧問

范德偉律師

范律師是一名執業律師、律師事務所創辦人,

同時亦是數家上市公司董事及董事會秘書。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傳承愛慈善基金》不忘回饋社會,

讓本人也能為社會盡一點綿力。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傳承愛慈善基金》大愛無疆,

令世間增添多一點溫暖。

榮譽財務顧問

呂家豪先生

呂家豪為資深會計師,先後曾於醫院管理局,中文大學醫院及美國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現職香港中醫醫院財務總監。呂家豪先生熱心公共事務, 現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生物技術、企業醫療管理學系理學士課程顧問、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會榮譽顧問,積極推動醫療及行政專業發展。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傳承愛慈善基金》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並以藝術為橋樑,連結社區與弱勢群體。基金會同時關注社會責任,通過文化活動和藝術實踐,鼓勵人們關心彼此,建立相互支持的社區,意義重大。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祝願《傳承愛慈善基金》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持續發揚關懷與愛的精神,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美好和中華文化的深厚。

委員的話

委員的話

陳珊珊女士


珊珊在金融界服務多年,對她而言,不只是一份工作,更享受能為客人、業務伙伴及公司解決問題。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除了工作,本人希望付出一分力去回饋社會,就是想給子女及下一代做個榜樣,以往只懂捐獻或義工,從《傳承愛慈善基金》認識到藝術不但有文化價值,更能透過它們將關懷送給別人。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藝術文化與愛齊傳承,為社區齊努力。

委員的話

陳麗珠女士

麗珠任職香港經濟日報集團十多年,也曾任職戴爾電腦香港總經理及中國業務總監,企業教練和培訓的工作等。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我很榮幸可以加入《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團隊,跟來自不同界別的朋友,以中國文化藝術傳承為媒介,通過「感恩與關懷」,散播愛的種子;以推動共融與分享,為社會添上豐富的色彩。我個人很喜歡大自然,每次爬到山頂,雖然付出了汗水,都會驚嘆香港美麗的山海,是不可多得的、渾然天成的藝術品。藝術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我祝願《傳承愛慈善基金》未來發光發亮,將「傳承」、「愛」和「藝術」帶到社會上每一個角落。

委員的話

陳文燊先生


文燊是資訊科技工程顧問,專注於為企業打造穩定安全的網絡系統。他熱愛科技,同時也對中國文化有濃厚的興趣。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認同《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理念:通過藝術與傳承,「感恩與關懷」,提升社會對藝術的熱愛和關注,並將中國藝術文化作為生命傳承的媒介。我期待能在這個平台上,為推動社會和諧與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傳承愛慈善基金》會務茁壯成長,

社會和諧,文化傳承。

委員的話

陳少達先生


少達是一家醫療器材設計師和一站式製造商,擁有超過二十五年的經驗,是資深的醫療器材、設備和服務進口商和出口商。他致力向殘障人士和長者市場、醫院、療養院推廣安全健康的設備,協助他們在家中獨立生活,減輕醫院管理局護工的工作負擔。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認同《傳承愛慈善基金》充滿熱誠的理念 —— 透過「藝術傳承」和「感恩與關懷」 達到助人自助、關懷、溝通、貢獻社會。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祝正如聖經 約翰福音 第4章19節告訴我們:「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神有效的愛首先改變了我們的心,使我們能夠去愛,神愛的榜樣一次又一次提醒我們需要愛別人。


祝福《傳承愛》,將愛傳遞到有需要的地方。

委員的話

鄭丹茹女士


丹茹從事旅遊業多年,對生活充滿熱情。旅遊可以令人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眼界大開;而同樣音樂和繪畫也是無國界語言,讓人放眼世界。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希望能夠將《傳承愛慈善基金》,這份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體悟傳遞給更多人。通過基金會的各項公益活動,我們致力於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到社區的每個角落,讓更多人能夠親身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並由此獲得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的慰藉。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我衷心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傳承愛慈善基金》能夠成為一份禮物,讓藝術得以普及、文化得以傳承,同時也照顧到社會上有需要的人群。

委員的話

張耀光先生


耀光於銀行及保險業工作,累積四十多年經驗,曾於不同性質的非牟利機構及慈善團體服務,如:香港人壽保險經理協會、中國青年聯合會、獅子會、GAMA專業發展中心、濟公國際文化協會等。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有幸遇上不同的善人,加入不同的組織,體會不同的功德。如今遇上《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創辦人芷橋,深深相信她又會有一番貢獻,參與其中,必有一番美好的經歷。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頌不衰

先啟後

滿人間

委員的話

馮家輝先生

花藝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家輝獲取「荷蘭高級花藝專才」文憑之後,接著修讀荷蘭花藝導師課程,並毅然選擇在「僱員再培訓局」擔任花藝導師,使待業人士重拾自信及進修多一門技能;此外,他透過教授基督徒花藝知識,讓他們放下忙碌的心靈纏繞,安靜下來與神親近,淺嘗花藝靈修。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我信服《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理念和使命,它與我的目標和理想相近。我藉著教授花藝,協助學員在轉職路途上不再徬徨,希望貢獻社群。花乃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恩物,既傳承花藝知識,又逹到花藝在心靈上的平衡。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堅守信念、實踐使命、永續傳承

委員的話

關永輝先生

永輝從事產品開發多年,主要業務是3D模組建構,家品、玩具及時下流行的 Pop-Art 產品開發。在2019年開始了社會企業的發展,並於2021年獲取非牟利機構牌照,機構透過培訓,分別聘請了聽障和自閉症年青人為社會和商界提供3D設計服務和不同能力人士的藝術創作。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非常感謝能夠成為《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委員。作為一個熱愛中國文化、關注弱勢社群的個人,我十分認同 「感恩與關懷」 中生命傳承理念。希望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熱情,協助推動《傳承愛慈善基金》這份理念,透過文化藝術的傳承,培養更多人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我期待與《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委員們和團隊合作,共同為建設和諧共融的社會而努力。這是一個珍貴的機會,我感到非常榮幸和激動。

委員的話

馬家樂先生


家樂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自畢業後從事保險工作,由基層工作開始,至現在為高級管理層,人稱保險通。在工作中不忘進修,利用公餘時間,考獲澳洲保險學會專業資格及企業管理碩士。

興趣:跑步,並每年参加慈善跑。

格言:厚德載物;見微知著。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藝術是跨越年齡、文化和語言的橋樑,能夠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共鳴。我希望能將我的熱情用於推廣中國文化藝術,同時,幫助那些需要支持的人,讓藝術成為改變生活的力量。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希望《傳承愛慈善基金》規模日漸壯大,

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委員的話

邱紹東先生

紹東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從事進出口貿易,並擔任集團海外分公司負責人;也有自己創立公司,立志於再生新能源推廣。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用愛把人關聯,令人鼓舞和振奮!

創辦人把藝術當作載體,來傳遞人們的愛,是一個創新,更是一個突破;藝術摒棄了許多的世俗,更多融入的是平等和廣博,難能可貴。我深感榮幸能成為 《傳承愛慈善基金》的一份子,願意奉獻我微薄之力。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傳承愛慈善基金》能茁壯成長,不斷發展,用藝術和愛把人們連結起來,更多的人能得益於它;為社會平等,進步做出貢獻。

委員的話

黃思恩先生

沒有亮麗學位的60後,卻喜歡咬文嚼字,詩詞歌賦,無一不愛。思恩從小就喜歡胡思亂想,喜愛閱讀、音樂、寫作、哲學,深受老子學說和易經啓思;其後,他更自創 IDEO 逆向思維邏輯,並以《逆根經》名號和《雙節棍》發表文字作品,以及替新城知訊台創作廣播劇《不如見一面》和《天花板人生》劇本及編劇等。


過去曾撰寫過樂評和專欄,替歌手宣傳及音樂創作,開辦課程講學,建立「思想事業集團」,遊走創作文化與財策事業兩個界別,遂至今天,仍然活躍於前線,務實地跨界別曲線發展。


他的人生座右銘是:


「閒到白頭真是拙,醉逢青眼不知狂」。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認同《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理念,也檢視了自己擅長的領域,所以決定加入貴會,為有需要的社群服務和貢獻,助人無上下,願遍地開花。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靚人靚心情,贏人贏心境,

生命不知勝,歲月自分明。

委員的話

甄淑儀女士

甄姑娘是一名註册護士,在這行業已工作了二十多年。同時亦是3 位孩子的媽媽,工作同時照顧三個小孩子都颇有挑戰性。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傳承愛慈善基金》將美德用中國水墨嘅形式將愛傳揚,十分有意思。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幸福非必然,攜手將愛去傳給每一個有需要的人,發揚施比受更有福的信念。

青年委員的話

青年委員的話

黃美嘉 Aubrey

作為一名香港大學的學生,美嘉對生活始終充滿熱忱。在忙碌的課業之外,她其中一個樂趣便是投身公益事業,用自己的雙手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她從小就熱愛繪畫、跳舞和音樂,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並希望能夠與他人分享;因此,她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運用自己的專長去回饋社會。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當我參與了《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工作,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有需要的群體,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懷他們,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溫暖和慰藉。每一次的互動都讓我深深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芒。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相信《傳承愛慈善基金》可以令社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用心去關注身邊的需要,用行動去表達內心的善意。

青年委員的話

余希彤 Oscary


希彤在澳洲的大學修讀國際關係與政治專業,畢業後從事人力資源相關工作。她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並希望以這份好奇心作為出發點,從中尋找方式回饋社會。她認為,只有真正瞭解世界和社會,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閒暇時,她喜歡研究新菜式,探索美食,還熱衷於旅行,體驗不同文化的魅力。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我支持《傳承愛慈善基金》的成立,因為它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通過文化交流來連接年輕人和上一代,這樣的切入點非常獨特並且具有突破性。我深信文化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它不僅是大衆的根基,還能在不同世代之間架起橋樑,促進相互理解和共鳴。《傳承愛慈善基金》能夠讓文化成為連結的紐帶,從而促進更深層次的社會和諧。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希望《傳承愛慈善基金》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發揚傳統文化的力量,成為連接世代、促進文化交流的燈塔。祝願基金會的每一個努力都能夠實現目標,創造出更美好的社會。

青年委員的話

蕭柏熙 Gordon


Gordon 是一名剛畢業的心理輔導員。從小開始,在父母的教導下,他對幫助別人很有熱情,因此,選擇了就讀相關的學系。儘管一個人本有能力有限,他亦希望這點燭光能帶給他人正面的影響。

支持成立傳承愛慈善基金的原因與感想

《傳承愛慈善基金》的文化非常有「善」 。委員們對幫助他人上非常熱心,在活動裏都充滿著熱情。我也非常感謝本會沒有計較我的履歷,願意給青年人一個機會去嘗試不同的東西。希望在這兒可以盡我所能,幫助更多的人。

寄語傳承愛慈善基金的祝福

相信《傳承愛慈善基金》可以令社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用心去關注身邊的需要,用行動去表達內心的善意。

Share by: